
16 5 月 老師哀求學生別用ChatGPT!人工智能這麼厲害,人類在未來怎麼辦?
早幾日,在社交平台看到了一條影片。
一個外國教授,在課堂上苦口婆心地,哀求學生們,不要再用AI ChatGPT這類工具,來做功課了。
他甚至氣憤到,大力地踢了椅子一下。
我看到影片,完全能感受到他那一股無力感和痛心。
他覺得,學生用AI做功課,沒用上腦袋,而這種情況普遍到,好像也控制不了。
雖然不確定真偽(已經不敢肯定,現在在網上面看到的東西,不是AI的作品了),但確實也令我不禁反思起來。
人工智能發展到這種程度,之後亦只會愈來愈厲害,那麼教育的意義是什麼?
再想下去,人類未來要做什麼?
Tesla和xAI的創辦人馬斯克(Elon Musk)預測過,AI的智能可能在2025年底超越單個人類,並在2027至2028年間超越全體人類的智能總和。
他最近在US-Saudi Investment Forum上發表演說時預測,人形機械人的數量最終可能達到數百億,從而改變全球經濟。
並且指出,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,生產力可能會大幅提升,並帶來所謂的「全民高收入」,屆時商品和服務將變得非常豐富,以至於「沒有人想要任何東西」。
聽起來好像是個美好的未來。
但老實說,這個轉向的過程會是挺痛苦的。
以前是工廠的年代,流水線上,仍然需要人類。
未來,機械人比例愈多的企業能夠擁有更高的獲利能力,可以再壓低成本。
沒好好善用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的企業,會逐漸淘汰。
或許,這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打算把生產線都搬回美國的其中一個想法吧。
因為在不久的將來,美國工廠的流水線上都是機械人,人類勞工只是這個轉變的臨時選擇。
如果全用上了機械人,也許生產成本長期來看,有機會壓到比聘請一個中國勞工還要低。
生產力的大幅提升,可能讓企業賺得更多,交更多的稅。
美國政府才可以向大多數沒有工作的人,派發「全民高收入」。
領取「全民收入」的美國人,可能比其他國家仍要打工的人,薪水還要高。
這時候,美國人煩惱的,可能真的是尋找人生的意義。
想的是:為什麼要活著?
然而,其他國家的人要思考的,卻可能是:怎樣才能活著?
如果不替換成機械人,可能成本上拼不過國外的企業。
替換成機械人,卻可能帶來嚴重失業問題。
最可怕的情況可能是,根本沒有選擇。
因為機械人技術與晶片可能都買不到。
如此一來,全球各國的貧富差距只會更大。
因為連低端的生產環節都沒有大家份了。
從這個方向想像下去,未來是挺黯淡的。
當然,這只是簡單的推敲。
距離機械人全面進場,可能還有5至10年。
樂觀的看,還有這幾年可以思索:怎樣才能活著?
No Comments